德州|拓展外贸“朋友圈”企业出海更出彩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5-09-15 08:29 来源:大众日报

“多亏了海关的‘一对一’指导,我们的调味品才能顺利走出国门!”回忆起企业首单出口经历,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集团总经理助理王密仍难掩激动。今年8月,该集团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了第10届中国(乐陵)调味品产业博览会,在越南斩获订单后,却因对出口流程了解不多而犯了难。关键时刻,德州海关助企团队迅速介入,不仅现场讲解全流程办理要点、协助完成报关单位备案登记,更手把手指导报关员完成首票报关单的填制与申报。短短两天后,首批调味品包装瓶便顺利踏上出海之旅,为企业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杨安镇调味品集团的“出海”故事,正是德州外贸生态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这份高效与便捷的背后,是德州海关25年来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从手工报关到无纸化通关,从传统监管到智慧海关建设,德州进出口注册备案企业从成立之初的350家到如今的7500余家;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4亿美元,到2024年突破103亿美元——一组组跃升的数据,勾勒出德州对外开放的昂扬曲线。如今,越来越多“德州制造”正跨越山海,走进全球市场。

“秒速通关”破解“时效焦虑”

近日,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关务人员在系统上传进口石墨基座的免税申请数据,不到1分钟,征免税确认通知书便自动生成。这得益于德州海关推行的减免税“一次审核,多次使用”模式。

对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等产业而言,生产性原材料进口具有种类固定、频次高、运输周期短的特点,“原料零库存”的生产模式更让企业对通关时效有着极高要求。而德州海关这一创新模式,恰好精准破解了企业的“时效焦虑”。

“过去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人工审核,现在系统几秒内就能办结,‘一键申报’‘秒速通过’成了常态。”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柳絮深有感触。作为德州市首家适用该模式的企业,在海关全程指导下,其80%的进口物料已实现快审通关,涵盖生产原材料与设备零配件。2025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快审模式完成57票免税确认,直接节约税费成本超270万元,不仅加速了供应链周转,更让企业在降本增效中轻装上阵。

这一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德州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的持续探索。针对企业需求主动上门辅导,协助调试系统、开通授权、规范申报流程,量身定制专享免税方案;通过技术赋能将重复审核环节智能化、自动化,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生产一线。

“我们将在集成电路减免税企业中全面推广这一模式,让‘秒速办结’成为标配,让企业实打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德州海关副关长秦福运表示。从“人工审核”到“智能秒批”,从“逐票办理”到“一次备案反复用”,德州海关以服务精度提升产业发展速度,为集成电路产业在创新赛道上“加速跑”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际陆港畅通物流大通道

“这批板材今天顺利发出,是公司今年发运的第1000个集装箱!”9月5日,望着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被运离德州国际陆港,山东恒源物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军脸上洋溢着喜悦。至今,德州国际陆港已为上百家企业提供订舱、运输、报关等“一条龙”服务。依托海关监管场所的正式启用,货物一到港即刻生成运抵报告、完成通关放行,运抵青岛港后直接装船,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高效通关模式。

今年以来,德州海关持续拓展平台功能,完成6辆运输车的注册登记。6月23日,首条德州至莫斯科的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初步形成铁路与公路双线并行、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德州国际陆港累计发运集装箱13886标箱,同比增长13.17%,展现出强劲的外贸物流增长势头。

物流通道的畅通,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也带动了合作“朋友圈”不断拓展。“‘关地企’座谈会和推介会为我们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山东恒源物邦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双表示,“自推介服务项目以来,多家出口企业主动洽谈合作,业务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在德州国际陆港海关监管区开展业务,吸引超过50批次客商前来考察对接。

今年以来,德州海关在国际陆港专门设立“政策服务站”,提供全天候咨询服务,并依托惠企“四季行动”,组织业务专家赴庆云、德城、宁津等县(区)开展政策宣讲。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可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通关服务,出口信心持续增强。

量身定制有效应对贸易壁垒

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批批功能糖产品经严格检验后装车发运,即将启程前往欧洲市场。与此同时,德州海关专家团队正根据该企业产品特点,量身定制通关方案,全力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感谢德州海关为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政策指导和信息支持,帮助企业有效应对贸易壁垒。”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专员李好云表示,“他们的精准服务增强了我们开拓新兴市场的信心。今年1至7月,公司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额超过2.2亿元,同比增长16.2%。”

据统计,今年1至7月,德州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达219.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4.4%。

多项数据见证德州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德州制造”已进入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AEO认证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已达11家;进出口报关单由2001年的186份,增加到2024年的4.1万份;德州海关监管货运量由2001年的9984吨,增加到2024年的183.5万吨;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占比从2001年的4.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8.2%,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德州外贸航船还将承载着更多机遇,驶向更广阔的蓝海。(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郑康宁)

责任编辑: 江梦帆
分享
上一篇: